我国乡镇婴幼儿优质乳制品摄入不足
本报讯 (黄劼) 近日,国乡在广东省广州发布的镇婴足《0-36月龄乡镇婴幼儿喂养和育儿方式调查》显示:我国乡镇0-36月龄婴幼儿中,普遍存在母乳喂养率低,幼儿优质乳制品摄入不足两大问题。乳制入 在此次调查中,品摄乡镇出生的国乡孩子中,只有86%的镇婴足“第一口奶”采用母乳喂养,低于北上广96.7%、幼儿优质二线省会城市96%、乳制入地县级城市95.8%的品摄水平。0-6月的国乡全母乳喂养比率,受访乡镇样本仅为29.3%,镇婴足与北上广和地县级城市受访者30.1%、幼儿优质29.4%的乳制入水平基本相仿。调查发现,品摄三个营养常识的认知误区,与当前乡镇母乳喂养率偏低有关。 中国营养学会编撰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对于不能用母乳喂养的6-12月婴儿,建议选择较大婴儿配方奶。对于1岁以上未能延续母乳喂养的婴儿,每日给予不少于相当于350ml液体奶的幼儿配方奶粉。 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,有48.8%的乡镇受访者每天给12-24月孩子摄入的配方奶少于这一标准。有半数以上的家长给孩子吃饼干、蛋糕,13.6%的家长给孩子喝优酪乳和糖果巧克力;还有12.9%的家长用米汤、面糊、凉茶等冲泡奶粉。这些不正确的喂养方式,都会挤占优质乳制品的摄入量,并且造成孩子营养失衡。 此次调查还发现,一些不良的喂养习惯也亟待改善。例如,分别有16.7%和13.2%的受访者,在喂养孩子时,会将孩子吃剩的奶放到下次喂养时继续使用,或者没有经常清洗奶瓶奶嘴。还有6.8%的受访者用矿泉水和凉茶等冲泡奶粉。 发起此次调研的Dutch Lady子母品牌负责人孔柏瀚认为,育儿生活中的“常识不常”并没有成为孩子家长的“应知应会”。孔柏瀚建议:一以完全公益的目的,编辑权威和简单明了的,针对乡镇地区的母婴营养读本。二经常性地利用智能手机终端开展营养知识竞赛,乡镇婴幼儿家庭的营养水准就可以提高一大截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内蒙古支持牧区开办民族特色乳制品工厂化生产试点
- 阿荣旗:奶产业链发展“牛劲”十足
- 《中国乳业绿色发展行为准则》发布
- 通辽市库伦旗:奶制品“小作坊”助力乡村振兴
- 福建进口乳品21.3万吨 同比增长17%
- 呼和浩特打造优质牧草全产业链
- 如何让消费者从“有奶喝”到“喝好奶”?听乳业专家怎么说
- 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发起人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
- 纯牛奶与鲜牛奶的区别
- 兴安盟进一步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
- 咸阳市秦都区市场监管局对农村特殊食品、乳制品开展检查
- 武威奶产业成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
- 探寻高品质:伊利行业标杆启示录
- 第七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召开
- 河北唐山:“智慧牧场”戴上科技“紧箍咒”产出“放心奶”
- “临潼鲜牛乳”成功登录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
- 沈阳市抽检乳制品样品8批次全部合格
- 国家建立奶粉储备机制的必要性和时机尚需深入研究
- 云南省加快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
- 云南省加快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